千里之堤,潰于蟻穴。只有消除“蟻穴”隱患,才能守護生產的安全和穩定。
6月中旬,公司巡檢人員發現土門村水井至廠區的供水管道出現兩處漏水點,一處位于鹽洛高速旁,滲漏緩慢;另一處位于老青石溝橋下,水流噴涌,幾乎形成了一條小溪。情況匯報給生產部部長李紅克后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因為此時熟料線和余熱發電仍在運行,若冒然停水搶修,將直接影響生產,但若不及時修復,寶貴的水資源將持續流失,甚至損失難以估量。恰逢6月25日計劃錯峰停窯,在停窯前兩天,李紅克就著手進行搶修準備:用小型金屬探測儀對管道進行了探測,確定了大致走向;由于地形復雜,聯系了小型挖機進行機械作業;考慮到搶修時可能對土地、莊稼、樹木等造成破壞,提前聯系礦山部同事與村民進行了溝通協調。一切等回轉窯生產線停下來,就可以快速開始搶修。
6月25日一大早,停窯搶修的第一天,高速路旁的漏水點很快被找到。然而,老青石溝橋下的情況卻遠超預期,原輸水管道沿河道邊緣埋設,因長時間淤積及后來修高速橋,旁邊的坡被填高3~5米,管道深埋于巨石與沙土之下,小型金屬探測儀也只能判斷大概方向。挖掘機作業時,先將表面的草木清除,再把濕土一鏟鏟挖起來,過程中經常遇到巨石“攔路”,深挖的壕溝邊坡由于泥土潮濕極易垮塌,鏟車還要不斷修排水溝排水。直到26日下午,順著水流方向向前挖掘了三十余米,卻仍未見最終漏水點。6月27日上午,為減少挖機開挖量,確保精準定位,緊急聯系專業探漏隊伍后,使用先進設備進行探測,最終鎖定漏點位置。挖掘機隨即展開作業,最終發現地下垂直涌水點,基本確認管道破損位置。
6月28日到了此次搶修的決戰時刻,為了安全快速進行搶修,避免長時間影響廠區供水,李紅克制定了周密的計劃:在停泵前將生活水池補滿,并制作一節帶彎頭和法蘭的管道,在停水后臨時接到主管道上,以便將長達5公里直徑300mm的管道余水排放到礦排水水池;安排專人負責安全監護,作業現場拉警戒線,疏散周邊圍觀村民,同時注意防范臨時開挖的溝渠邊坡坍塌、高處墜落、觸電等危險;搶修人員各司其職,提前做好水泵、發電機、電焊機等前期準備工作。
現場的汽油發電機為水泵和電焊機提供了可靠的電源,管道排水和坑內抽水同時進行,爭分奪秒往前趕進度。坑內抽水過程中,由于之前漏水量較大,除滲漏的部分,現場積聚的水量也不少,特別是其中一處漏水點位置較低,挖開后所有的積水在現場形成了一個不小的水坑,加上現場挖機作業,水坑內滿是泥水,還摻雜著石塊、瓦礫。如果把水泵直接放入水中,極容易堵塞或者損壞泵體。他們想了一個有效的辦法,就是把水泵綁到空桶上,一起放到水里,空桶產生浮力,這樣可以拉著泵不讓沉底,防止底部的泥漿進入水泵。
經過進一步挖掘,發現6米多深處的管道下方被石塊擠破了一個約4公分的三角孔,出水速度較快,預計正常情況下漏水量在10t/h,如果不盡快堵塞,缺口將進一步擴大,可能還會影響正常輸水。待管道內存水基本排空后,搶修人員趕緊帶著工具和材料開始行動起來。負責焊接的是劉鵬飛和朱曉飛,他們穿著厚重的連體雨褲跳進泥水里,倆人相互配合,先用切割機把不規則的缺口打磨平整,對缺口周圍銹蝕部分進行清除,再用提前制作好的一塊厚度10mm的弧形鋼板進行覆蓋,對鋼板周圍進行焊接,確保焊接嚴密,防止出現縫隙。現場即使是36度的高溫,他們也不敢有絲毫懈怠,就那樣堅持半蹲在泥坑里進行焊接。通紅的臉頰上布滿汗水,工作衣早已溻濕,裹在密不透風的雨褲內更加悶熱,還要陷在泥坑里工作,每挪動一次都不容易。高溫、濕熱、疲憊、暴曬,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,他們一干就是大半天,硬是咬牙堅持到焊接結束。第二處漏水點經過緊張的打磨及補焊加固,下午3點前順利完成。管道恢復后,開泵試水,一切恢復正常,這次搶修任務終于畫上句號。
本次搶修歷經重重困難,可謂一波三折,所有人員面對著烈日暴曬、高溫泥濘、蚊蟲叮咬的挑戰,堅持到恢復正常供水,這是技藝與毅力的雙重考驗。供水管道從建廠開始鋪設,已經使用多年,此次發生泄漏,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,我們也將建立更加完善的應急響應程序防患于未然,真正消除這些“蟻穴”隱患。
文/圖 李會征
上一篇:公司開展安全知識競賽活動
下一篇:無